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,受其滋养而形成的额济纳绿洲,既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道生态屏障和生态缓冲带,也是国家国防科研和边防稳固的重要依托。黑河水的断续不仅关乎东居延海和额济纳绿洲的生存,也影响着我国西北、华北的生态安全。
生态退化危机现苗头
黑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,全长928公里,流经青海、甘肃、内蒙古,最后注入额济纳旗的东、西居延海。黑河水量较小,生态底色脆弱。立夏刚过,半月谈记者走进已枯竭半个世纪有余的西居延海。在干涸湖床艰难行进时,恰逢沙尘暴袭来,将白茫茫的碱漠和荒沙从地表掀到天空,一道遮天蔽日的沙墙瞬间将记者视线吞没……难以想象,1958年这里的水域面积曾达267平方公里。
上世纪50年代开始,因黑河中游地区人口激增、工农业生产、气候变化等因素,黑河中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,流域一度爆发严重生态危机:西、东居延海先后于1961年和1992年干涸,1999年黑河下游河道断流多达270多天,荒漠面积陡增。2000年初,我国北方地区连续8次遭受大规模沙尘暴袭击,影响国土面积200万平方公里。“东居延海的干涸是额济纳绿洲加速荒漠化的一个起点,也是黑河下游生态系统整体恶化的标志。”阿拉善盟副盟长刘德说。
为避免黑河下游地区滑向“生态不可恢复地区”,国家于2000年开始实施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,黑河水进入额济纳旗的水量明显增加,年均水量保持在6亿立方米左右,特别是“十三五”期间,年均来水量达9.8亿立方米,河道断流天数由之前的平均250天减少到55天。近50年未得到灌溉的部分绿洲边缘地区得到有效浸润,濒临消失的植被和草场得到了抢救性保护,年均灌溉天然林草地达100万亩以上,东居延海有一定程度恢复。
“实施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和生态治理的成效十分显著。但是,流域连续的丰水年及有所恢复的绿洲面积,掩盖了未来转入枯水期,来水量减少后能否保证东居延海不干涸及绿洲不退化等问题,如果不加重视,本就脆弱的生态将再次面临退化危机。”刘德说。
据黑河水文部门测算,黑河径流量呈现较明显的周期性变化,自2005年以来,黑河流域都处于丰水期,接下来转入枯水期的概率将会增大。近3年来,本已有所好转的额济纳绿洲生态,又开始“喊渴”,阿拉善盟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:2020年以来,黑河流域额济纳段连续3年断流天数均在100天左右,2022年5月20日黑河流域额济纳段全线断流,东居延海超10个月未进水补给,多处湖泊湿地相继干涸,局部地区现退化趋势,直至8月底黑河上中游地区普降中到大雨形成洪水后,才成功输水至东居延海。
2022年,额济纳旗沙尘天气达50余次,较2021年同期增加20余次。刘德等受访干部表示,一旦遇上连续枯水年份和特殊恶劣天气,黑河下游将得不到有效用水补偿,东居延海将有再次干涸的风险,额济纳绿洲也将退化,届时这里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第一道生态屏障的作用将大大减弱,难以抵御来自蒙古国的沙尘。同时,额济纳旗也将形成新的沙尘策源地,威胁我国西北、华北的生态安全。
缺乏长期规划引领,
生态保护存四大问题
半月谈记者从阿拉善盟水务局了解到,为从根本上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,早在2008年水利部就批复启动编制《黑河流域综合规划》(黑河二期)。“该规划至今仍未得到批复,这意味着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一直没有顶层设计。”阿拉善盟水务局副局长张永明说,当前黑河流域下游地区生态保护受水的制约明显,主要表现为以下四大问题。
水资源供需关系矛盾大。多年来,黑河中游地区农业持续发展,对黑河中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所加大,导致下游生态用水愈加紧缺,引发生态退化。同时,黑河来水时空分布不均,河水下泄时间集中在秋末冬初非灌溉期,春夏时节植物需水关键期无水资源补给,致使额济纳绿洲植被用水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。
流域水法规制定不完善。目前黑河干流水量调度工作参照水利部的内部规章执行,水量调度手段单一,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现场督察来协调处理,下游地区想要获得充足稳定的生态用水,缺乏法律法规层面的保障。“亟需完善流域水法规,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,这样在流域转入枯水期后,才能从法律法规层面保障流入下游绿洲的生态需水量。”张永明说。
二期规划进度长期滞后。黑河额济纳灌域水利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少明介绍,《黑河综合治理近期规划》(黑河一期)已于2007年实施完成,但该工程属于应急性质,没有后续工程实施,难以发挥整体作用,并且10多年来黑河流域来水用水、下垫面、生态环境、社会经济情况等均已发生较大变化,一期规划内容已不适用当前黑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求,二期规划亟待出台。
工程带病运行隐患较大。半月谈记者沿黑河下游调研发现,一些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带病运行,溃坝等风险隐患较大。狼心山分水枢纽由于坝体破损,分洪功能减弱,存在安全隐患。因额济纳地方财力有限,且无专项维修养护经费,导致已建成的工程开始损毁,无法按设计标准运行,影响下游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及行水安全。
顶层设计不能再等,
筑牢北疆生态安全防线
黑河流域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不可或缺的一环。近年来,流域转入枯水期概率持续增大,生态面临再次恶化的风险,当地干部群众期盼从国家层面尽快出台新的规划,为黑河流域治理提供依据。
据了解,《黑河流域综合规划》(黑河二期)提出了黑河治理的近远期主要任务和目标,确定了水量、水质、防洪、灌溉等10项主要控制指标,布局了黑河干流水量统一管理和调度工程、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、节水型社会、防洪减灾、流域综合管理5个体系建设,包含了节水规划、水资源利用规划、生态修复规划、梯级规划等7个专项规划,对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长远意义。如能尽快立项并实施,将有助于巩固来之不易的生态保护建设成果。
张永明表示,黑河每年进入额济纳旗水量需保持在8亿立方米,才能维持额济纳绿洲生态现状,而督促流域各地落实年度分水指标、保证稳定的生态水量,需要法律法规作为保障。他建议尽快出台《黑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条例》,强化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建设,全面明确和规范流域内各区域具体职责和权限,为黑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提供法律法规支撑,为实施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。
刘德说,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”是补充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的基础性战略工程,从西北地区生态安全、国防安全、边疆安全及长治久安角度考虑,应将黑河补水规划纳入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”,从根本上解决黑河资源性缺水问题,助推西北乃至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。
额济纳旗生态保护工作任务艰巨,需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但地方财政能力有限,生态保护与建设经费无处落实,管理保护问题日益突出。地方干部建议,推动建立黑河下游国家级生态保护示范区,完善生态脆弱区经费保障长效机制。同时,进一步加大对西北内陆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变化、地下水变化、动植物演变、生态修复等课题的研究支持力度,进一步加快生态保护综合治理速度。【原标题:《黑河下游面临生态退化风险:筑牢北疆生态安全防线不能等》 半月谈记者:于长洪 恩浩 张晟 贝赫】